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第十六届武汉市高校艺术节 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作品展——走进华中师范大学
2021-12-15 15:48:10   审核人:   (点击: )

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汉绣、武汉剪纸、楚风布画、微雕等百余件技艺高超的优秀非遗作品吸引着老师和同学们驻足欣赏。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高校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大学生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校园。12月14日,由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政府主办,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华中师范大学非遗研究中心参与协办的《“新征程 正青春”第十六届武汉市高校艺术节——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作品展》在华师图书馆主馆阳光大厅正式开展。

此次展览特别邀请了武汉剪纸、汉绣、楚风布画、毛线编织画、京剧脸谱、微雕、篾扎风筝、砚雕、泥塑、传统插花等武汉市各区十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参与,征集了百余件优秀非遗作品进行巡展。展出作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造型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具有浓郁楚文化特点的代表性非遗项目“武汉剪纸”是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使用剪刀、雕刀极为考究,善用适形构图和点题文字来表达内容,既有北方剪纸的浑厚、粗放又有南方剪纸的灵秀和纤细。“武汉剪纸”的传承人沈松柏,将他的诸多代表性作品带到了现场,刻画精细的《百鸟图》,展现时代情怀的《魅力武汉系列》等,无不彰显出大师的高超技艺和家国情怀。

汉绣,是流行于湖北省荆沙、武汉、洪湖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汉绣作品色彩浓艳,构思大胆,画面丰满,具有装饰性的美学价值,处处流露出楚风遗韵。素有“江城十大巧娘”之一的“汉绣”传承人王燕,对汉绣中最具特色的盘金彩绣运用娴熟,熟练掌握汉绣中独创的蹦针绣法,绣制的龙鳞、鱼鳞纹灵活多变、富有朝气,所创作的刺绣作品既保持了传统汉绣的特征,又体现了时代的风格。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莫过于微雕艺术传承人史立峰带来的微雕作品,在5*2cm平面空间里展现出水浒人物108将,所做的立体微雕《弥勒佛》创大世界基尼斯最小佛像世界纪录;其作品《五百罗汉图》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六孔佛珠》获国家专利。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微雕艺术,是一种以微小精细见长的雕刻技法,通常是在米粒大小的象牙片、玉石、或数毫米的头发丝上进行刻字、绘图,被历代称之为“绝技”。该技艺以其特有的难度在当今社会鲜有艺术家涉入。

现场还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具有地域美术风采的楚风布画、国粹经典的京剧脸谱、独具匠心的砚雕,以及毛线编织画、篾扎风筝、传统插花等众多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非遗代表作品静候观者们的到来。参展首日,来往的学生教师络绎不绝,大家都对此次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赞不绝口,希望学校未来能够多多引入此类具有文化教育意义的展览活动。

此次展览从12月14日上午9点开展至12月16日下午4点闭展,地址位于华师图书馆主馆阳光大厅,欢迎广大师生前往观展。

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对高校师生具有深刻意义,既弘扬了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更让华师师生们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坚定了文化自信,让非遗走近了大学校园生活,进而促进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成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力军。(吴梦茹)

关闭窗口

国家图书馆 | Calis中心 | 高校社科文献中心 |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 | 大学数图国际合作 | 华师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2012-2013,Copyright (C) 2012 CCNULIB All Right Reserved

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电话:(086)27-67868359 传真:(086)27-67868359

今日访问量: ,
访问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