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图书馆,我们” ——我馆邀请信管学院副教授张自然博士作学术报告
2017-12-11 16:17:05   审核人:   (点击: )

128日下午,我馆在三楼学术报告厅举行学术讲座,邀请我校信管学院副教授张自然博士为我馆全体馆员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智能时代,图书馆,我们”的学术报告。部分校外兄弟单位的同仁和我校信管学院的研究生也纷纷慕名而来,共同聆听张博士的精彩报告。

张博士首先从四场会议谈起,提出了业界关注焦点的几个关键词,例如数据、智能化、新媒体时代、图书馆人以及做什么,如何做等。由此在讲解前她提出几点思考:因为大数据技术和智能技术带来了时代的改变,那么图书馆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图书馆们又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样的新环境新形势呢?

张博士介绍了大数据的具体定义和特征。她指出,大数据(Big Data)应符合5V特征,即体现在规模(Volume)、速度(Velocity)、多样性(Variety)、易变性(Variability)、真实性(Veracity)这几个特性上。

在谈到图书馆与大数据的结合方面,张博士围绕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即大数据的模式与思维方式、智慧数据的实现手段、数据分析工具的广泛应用。她谈到,数据化不仅是技术的转变,还有观念的转变。在图书馆数据中存在很多隐藏的获取点,通过它们应该能带进更加丰富的信息和知识。之后她列举出“数字敦煌”、“武康路的历史重现”等在大数据时代下得益于数据增量、智能关联、精准定位等方面的技术革新而得以成功并且广为流传的典例。

张博士还阐述了人工智能和智慧数据的关系。她谈到,智慧数据,包括关联数据、知识图谱等均属于AI研究的范畴。结合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具体表现在基于WEB的书目控制,数字文献的对象化、数据化,面向服务的文本,时空,关系的分析挖掘与可视化、服务平台化和社会化等方面。

在讲座的最后,张博士指出,大数据思维、人工智能实现技术带来的时代改变中,挑战与机遇并存,其中智慧数据就能够产生无法比拟的价值,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在成为智慧数据的提供者的同时,也可以是直接受益者,智慧数据的建设也将成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机构最重要的新兴工作。

我馆党总支书记张伟对张博士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他谈到,图书馆经常要与书籍和数据打交道,但也要常常抬头看看头顶的天空,望望脚下的路,看看学界、业界在关注什么,研究什么。他指出,数据既是静止的、孤立的,也是生动的、深刻的、富有文化内涵的。他希望馆员们在业务工作中认真研究数据、用好数据,更好地为图书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刘融冰)


关闭窗口

国家图书馆 | Calis中心 | 高校社科文献中心 |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 | 大学数图国际合作 | 华师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2012-2013,Copyright (C) 2012 CCNULIB All Right Reserved

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电话:(086)27-67868359 传真:(086)27-67868359

今日访问量: ,
访问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