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图书馆举办文华公书林讲坛之张大可谈怎样读史记
2018-04-25 16:22:35   审核人:   (点击: )

4月19日,图书馆在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文华公书林”讲坛,特邀中国史记研究会会长张大可为我校师生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怎样读《史记》”的精彩讲座。此次讲座是我校今年“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一。

从两汉时期的“禁书”到如今的国学经典,遭受“差别对待”的《史记》是一本怎样的书?除了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评价,张大可又补上了“治国之宝典,国学之根柢”两句。“如果中华文化是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史记》就是它主要的根。”他解释道,《史记》作为一部通史,在时间、空间上的内容都很丰富,算得上是“百科全书”。特别是它所蕴含的“大一统”的历史观、开明政治等智慧,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结构上,就像超市把商品归类储存一样,《史记》也把史学研究对象分类归纳成十二本纪、三十世家等形式。

张大可认为,“写文章中叙事最难”,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规则,所以记载历史并不是简单的讲述,最重要的是学会权衡处理这些矛盾。司马迁使用了生动的细节来“还原历史”,他出生于“修史世家”、又师从“大儒”学习、壮年时期还周游全国搜求素材,这些经历都推进了《史记》在叙事上的成就。同时,他又是有自我感情投入的,如在为“飞将军”李广立传时,就引用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评价。

张大可借用“孔圣人”的例子解释了《史记》中的“详变略渐”,“为什么司马迁写了八次孔子之死?”张大可分析,越是乱世,越要详细地记载。此外,司马迁还创造出了观察历史的“形势分析法”和“纵横比较法”,前者指要放在当时时代的背景下来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考虑当时的“天、地、人”,后者则是把历史按照时间、地域来进行比较。

张大可58年来一直都在研究《史记》,“难道这部书一辈子都读不完吗”?不管是为了欣赏学习还是科学研究,读《史记》最重要的是投入。张大可以自己研究《史记》的经历为例,建议将博读和精读结合,他提出:“学生读书时,可以将《史记》不同的篇章进行编组,在对比中提出问题,然后用年表的形式将《史记》纷繁复杂的内容在一个平面上简洁地表现出来。”(高欣然 朱润霞)

关闭窗口

国家图书馆 | Calis中心 | 高校社科文献中心 |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 | 大学数图国际合作 | 华师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2012-2013,Copyright (C) 2012 CCNULIB All Right Reserved

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电话:(086)27-67868359 传真:(086)27-67868359

今日访问量: ,
访问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