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图书馆举办文华公书林讲坛之“知名学者三人谈治学”
2018-05-02 10:14:31   审核人:   (点击: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4月22日,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华公书林讲坛,举办了主题为“知名学者三人谈治学”的学术交流活动。本次活动邀请到香港教育大学朱庆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徐勇教授两位主讲嘉宾,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李晓明教授主持,参与活动的还有北京大学张积教授、武汉大学谢贵安教授、 中南民大余和祥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王玉德教授、 赵国华教授、张三夕教授等知名学者。三位主讲学者以自己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治学经验和生动的话语开展了一场有思想、有温度的学术交流。

朱庆之教授在发言中从自己在华师张舜徽先生门下求学,谈到在北大创立元培学院的种种经历,他提出学习不能画地为牢,不仅要文史哲融会贯通,还要走向国际化、现代化,并且要能坚持。随后,徐勇教授也谈到求学起源与张舜徽先生指导入门取径,并重申治学要兴趣广泛,还要有文采,更重要的是将生活放进不断行进的历史进程中考量,呼吁生活的历史感。

李晓明教授总结两位嘉宾的发言,并提出治学中“博”与“约”的关系,提倡要平衡”博”与“约”,进而取“中”,现代社会要求“专”,但不应该过早进入“专”的范围。徐勇教授补充道:“选题应该与社会现实结合紧密,不要为学术而学术。”

学者发言之后的提问环节,在场学子表达出高度热情,共有八位学生与教授们进行交流。一位来自物理学院的学生问:“如何才能成为有人文素养的物理老师?”徐勇教授率先解答:“人文情怀是所有大学生都应该具备的特征,但是不能为人文情怀而忽视了本专业。”他建议这位同学在学习好自己本专业的基础上,培养人文情怀。朱庆之教授则建议他在兴趣的指导下学习人文知识,并向其推荐《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诗经》《楚辞》等国学经典。

在回答学生有关“如何看待借鉴外国语言学理论来研究中国词汇史?”的问题时,朱庆之教授详细回答了两个要点,首先是要熟悉语料,其次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研究理论有利于发现问题,但理论有其局限,所以要兼容并包。张积教授则从新闻学研究的角度对该提问进行了专业而深入的解答。

对于在场学子“如何处理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之间关系?”的提问,李晓明教授建议根据自己的规划而定,立志从教则需要多辅修几门专业,立志做研究则应该少辅修、多专研。朱庆之教授提出求学有三个阶段,分别是本科、硕士和博士,本科要博通,不要有太多学科界限。徐勇教授也认为,大学阶段是摸索阶段,要广采博取。

本次活动现场反响热烈,掌声不断,教授们无私传授治学经验,不仅解答了年轻学子们的种种困惑,也给大家在求学路上提供了深刻启发。(朱立红 姚自蹊)

关闭窗口

国家图书馆 | Calis中心 | 高校社科文献中心 | 国家科技文献中心 | 湖北省数字图书馆 | 大学数图国际合作 | 华师首页 | 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版权所有 2012-2013,Copyright (C) 2012 CCNULIB All Right Reserved

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电话:(086)27-67868359 传真:(086)27-67868359

今日访问量: ,
访问总量: